近日,我院神經外科李懷龍主任醫(yī)師團隊在介入科、麻醉科及手術室的大力協助下,成功為一名巨大骶前脊索瘤患者實施術前栓塞和后路腫瘤切除術。此類病患發(fā)病率低,手術難度高,有可能損傷骶神經根、直腸等重要臟器,造成難以估量的后果,且腫瘤位于骶椎管內和后腹膜腔,術中可能出血難以控制,導致出血量大死亡率高,實屬罕見疾病。
矢狀位增強核磁提示腫瘤直徑約12㎝,腫瘤來源于骶椎管,向前生長,膀胱直腸受壓前移
核磁矢狀位平掃T2見腫瘤血供豐富
骶椎核磁軸位
冠狀位
矢狀位
患者男,63歲,10天前出現排尿排便困難,雙下肢疼痛難忍,且雙下肢無力,泌尿系彩超示:前列腺顯示不清,膀胱后方低回聲包塊,雙腎積水,右腎結石。后又進行盆腔及泌尿系增強 CT 示:1、右腎腎盂結石,部分腎盂擴張。左腎腎盂稍高密度影。2.骶椎管內占位侵入盆腔可能?;颊邽榍筮M一步診治隨就診我院,骶椎核磁提示:骶前間隙占位合并出血考慮脊索瘤, 查MRI 核磁腰椎:骶骨及骶前間隙占位合并出血考慮脊索瘤。在梁建榮主任主持下神經外科對該病例進行討論并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及應急預案。因為這種腫瘤血供豐富,術中出血量大,術前3天請介入科董建群主任、麻醉科楊奇星主任進行會診,完善手術方案。手術在李懷龍主任醫(yī)師和杜臨強主治醫(yī)師及麻醉醫(yī)師梁勇、巡回護士王玲的配合下順利結束。術后,患者在經神經外科A病區(qū)護理團隊精心護理下出院。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完全恢復自主大小便并下地行走活動。
術前介入手術精準栓塞供血動脈
術前術后矢狀位對比
術前術后軸位對比
脊索瘤是一種罕見的緩慢生長的惡性骨腫瘤,通常發(fā)生在脊柱或顱底,其中骶尾部約占 40~50%,顱底脊索瘤約占 1/3。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時期的脊索殘留物,如果在神經軸的任何部位存在脊索組織殘余,即可發(fā)展為脊索瘤。通過顯微鏡下觀察脊索瘤的細胞形態(tài),可分為四種病理亞型:普通型、低分化型、去分化型、軟骨樣型 。這些分型對患者而言意味著嚴重程度不同,治療后的發(fā)展情況也可能不同。脊索瘤發(fā)病率非常低,約為百萬分之一。約占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 0.2%,占原發(fā)性骨腫瘤的 2%~4%,患者多見于中老年人,其中顱底脊索瘤相對年輕,發(fā)病年齡高峰為 30~40 歲,男女比例為 2∶1。目前,手術切除是骶前脊索瘤的首要治療方式。